日本茑屋书店的创始人增田宗昭曾说,日本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战后产品匮乏的时代,经济起飞后产品泛滥的时代,以及如今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时代。
对照我国的消费行业,似乎也可以有所借鉴,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我们正步向第三阶段。
与消费升级和个性化生活一同出现的,还有消费审美体系的变化,最初我们对产品的要求是功能,后来我们希望产品具有独特性,而现在,消费审美越来越向人性化靠拢。
颜值经济下,美即正义,那么什么才是美呢?
《说文解字》中以大释美,大美成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无尽追求——落霞孤鹜、苍茫山野、浩渺北冥,无涯秋水,这都是浩大之美。
但于每个人而言,美更在于细微之处,花鸟鱼虫、茶盏杯碟,无一不小,但也无一不美。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创业17年,无时无刻在思考着什么是设计的美学,又如何达到营销的美学。曾经服务过故宫、服务过敦煌、服务过西湖,中国一切美好之物,都曾为他浸润。
但在他眼里,真正的美其实是这样……
美学时代的到来
创业17年来,很多人都问过贾伟,这个美学怎么做呢?怎么现在产品不美品牌不美营销不美就都无法见人呢?
在他看来,人类正从一个功能时代进入一个情感时代,功能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而情感解决的是真正的意识形态美,还有人的思想问题。
现在已经不是有需求的时代,而是个有欲求的时代了,颜值及正义这件事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作为一名设计师,贾伟每天都在思考,美学的时代是不是就这么到来了。
2020到2030,贾伟称之为美学的黄金十年,内循环中国人开始开消费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美变成了一个新文艺复兴时代的新逻辑。
所以贾伟同时还在思考如何用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有智商有情商,这个时候又开始追求美商。没有美商,在这个商业社会就无法进行。
那美到底什么呢?美必须有爱。
故宫敦煌西湖少林寺,中国最有文化的美丽事物都曾在贾伟的笔下出现,而他最想说的,却是老舍茶馆的盖碗茶。
中国之美观自在
有一天,老舍茶馆的老板找到贾伟,问他能不能给茶馆做一款盖碗茶。之前贾伟很少用盖碗茶,但当他开始用盖碗茶的时候,突然觉得盖碗好美。
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盖碗是一种和合哲学,于是他便想做一个四季盖碗。春天喝绿茶秋天喝红茶,不同的盖碗配不同的茶。
在寻求这个盖碗意境美的时候,贾伟看到了一首诗,叫观自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两句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最美的其实是最后两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中国人爱雾里看花,因为雾里的花有种朦胧之美,中国人还喜欢看窗内之花,窗中花、画中境,自在于心。
于是他开始寻找东方的窗花,并把窗花的造型设计到了盖碗之上。“从窗花中,我想让你看百花,盖底的冷香水蒸气蒸上来;我想把那个花藏在盖底,让水蒸气蒸上来真正表达雾里看花的那种状态。”
他还选用了景德镇的玲珑瓷,因为瓷一旦烧成,便是永恒的。大化如流,逝者如斯,贾伟也想用水蒸气、用自己的光来让这朵花绽放。当一道光打上来,这朵花便绽放了。
因为缺憾而完美
中国人自古喜欢水中望月,只因水里的月有轮回之美,或月缺或月圆,就像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一个轮回体,并不完美。
但正是因为种种缺憾的存在,却成就了另一种人生的完美和精彩。
贾伟也把天上的月藏在了盖碗里,泡好一碗茶,就能看到残月满月和不完美的月,吹开茶看到了我们的脸,也从年轻稚嫩,到明天老去,其实也是一种缺憾而精彩的人生。
生命就是一个观自在的世界,风是不可捉摸的无形之物,但却能以有形的意象描绘出来。洛可可公司门前有两个大柳树,每到夏天凉风袭来,柳枝荡漾中,便是夏有凉风的一番美好姿态。
身为北方人的贾伟很喜欢大地洁白,,他有时也会怀念六年级时和小女友在雪地里撒欢的感觉。那是没有流媒体没有大数据也没有抖音,如果有的话他一定会记录下来,雪里的一个个脚印,因为那是是真正爱情的印记。
后来他将种种元素放在了茶碗中,把茶渍印在了碗底,就像记录脚印一样记录爱。
人生无常四季交替,生命因四季的轮回而变得如此美丽。中国美学到底是什么?
在贾伟的眼中,中国美学叫空谷幽兰的美学,像一朵小花一样在空谷绽放,不为你绽放也不为他,就为我自己绽放,这就是中国的生命美学。
中国的美学是用生命去表达美,用无偿的生命去构建美,那什么又是设计师呢?设计师便是借助器物之美,在点线面中修行的人。
而设计师如果真正懂得商业美学,不能只看一个面,不能只看美,要真正的有一个大的美学殿堂的逻辑才叫商业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