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作为国人重要的主食,几乎见证了中国饮食历史的完整进程,同时其自身也演化升级出不同的形态。
甜粥、咸粥、牛奶粥、潮汕生滚粥……不同地区的人民总有办法能将简单的米粒与各式各样的食材搭配到一起,碰撞出独具一格的风味。
因此,无论大江南北,粥都有着深远广泛的群众认知基础,粥品类也受到了消费者认可和欢迎。
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既舒心又暖胃,总能让人卸下一身疲惫。
与此同时,粥作为一种制作简单饱腹感又强的食物,能够迎合多种消费场景。早中晚甚至是夜宵,随时都可以来上一碗。
粥既可以贴合“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一人食消费场景,又可以配小菜、热菜、饼等满足合家欢式家庭消费需要。
而且粥其实很难有一个标准化的定式,因此价格低、出餐快速、性价比高,具有典型的快餐属性。自从外卖平台出现以后,粥就成为了销量最高的单品之一。
有一个人,从一碗粥起步,历经艰难,拼搏十几载不放弃,只为能够给城市中奋斗的年轻人送上一碗暖胃又暖心的粥,最终将小小一碗粥做成全国大连锁,他就是粥员外的创始人——陈建荣。
一定要把生意做起来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创业,不知道创业的艰辛。陈建荣是浙江湖州人,2009年他和三个朋友一起卖房卖车凑足了80万,开启了自己的餐饮创业道路。
说起自己刚开始创业时的情景,陈建荣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
那时候,为了保证食材的健康和安全,陈建荣每天凌晨三点都要驱车40分钟到杭州勾庄批发市场去买最新鲜的食材。
食材采购之后,陈建荣还要和合伙人一起去街上发传单,推广自己的店铺。考虑到餐饮最大的用户是职场人员,陈建荣就穿上职业装,装扮成那些职场人员进入到写字楼里面去发传单。
一次失误,他意外进入到了一个老板的办公室,那个老板看见他拿着宣传单,当即就对着陈建荣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陈建荣当时虽然觉得很伤心,却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生意做起来。
努力和回报
凭借着自己的这一份执着,陈建荣最终拿到了创业的第一份订单。
转眼时间来到2009年年底,陈建荣满心欢喜地以为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自己应该可以过个好年。但年终结算后才知道,自己不但没赚到,还亏损了一笔钱。
面对这个几乎是灭顶打击的难关,陈建荣的当务之急是要有资金流转,不然企业就会面临倒闭。
当即他便决定找自己的三个合伙人一起,凑一点是一点。再加上向朋友借1千、2千、1万这样的方式累计,最终凑足40万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因为努力和不放弃,陈建荣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后来陆陆续续又开了5、6家店。
生意越做越大,企业的弊端也展露了出来。陈建荣渐渐发现对于中式餐饮来说,厨师因为多方面的因素,做出来的产品标准不太统一,再加上食材采购的繁琐以及厨房卫生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随后,陈建荣通过学习了解到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中央厨房。
实现标准化生产
粥品类的标准化向来是一个难题,但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发展,陈建荣花费了将近200万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厨房,实现了餐饮集中采购、集中配菜、集中配送的标准化生产。
中央厨房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速度,企业也因此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路程。
在外拼搏的人,内心最想念的往往都是家乡的美食。陈建荣在外拼搏的那些年,最想念的就是妈妈亲手熬的粥。妈妈那碗充满着爱与家乡味道的粥,支撑着他走过了许多艰难的日子。
出门在外,陈建荣经常会看见许多职场人,为了赶时间就买些包子、豆浆、甚至是干面包充饥,而没办法享受到一个好的早餐。
看着他们为生活奔波的样子,陈建荣就想自己是否可以创立一个粥的品牌,通过饱含妈妈和家乡味道的一碗粥,来给予那些在外奋斗的人温暖和力量。
有了想法之后,陈建荣就和朋友一起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打造差异化粥品
为了找到符合食材标准的原材料,研发出每一份粥最适合的口感,他们调研了全国大大小小的粥店,进行了不止500次的实验。
陈建荣希望能够打造出差异化的粥品,因此创造了全自动煲粥机,其中的自动模式只需提前设置好温度、水米配比等,1-2小时后就可享用鲜热软糯的美味。
在团队共同努力了6个月后,粥员外品牌正式成立。
到目前为止,粥员外已经成功入驻全国38个城市,包括拉萨、海口、海南等,开出门店500多家。
其中有一家面积仅40平方的店铺,更是创造了一天销售1236份粥的记录。粥员外无论是味道还是服务,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收获了好评。
十年的创业经历,使陈建荣积累了不少的创业经验,同时也为粥员外的创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粥员外未来的发展,陈建荣表示他将一直坚持自己创业的初心,提供最好的食材,保障食品安全,为城市中那些奋斗的年轻人,提供一份暖胃又暖心的粥。